美章网 资料文库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

感恩教育论文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游戏是孩子快乐的天堂,孩子的一日生活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的游戏中开展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语言“老婆婆的枣树”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了解故事中的感恩语言,体验故事里的爱和温暖。在健康活动“我为小兔搭房子”这个活动中,让幼儿体会小兔无家可归的可怜,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引导幼儿帮助小兔克服困难,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感恩。

一、注重实践活动,提升幼儿对感恩教育的行动

1.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感恩的乐趣。幼儿理解能力弱,利用抽象的道理进行说教,对他们来说,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我们注重实践,创设情境,开展了一系列感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为他人做事的乐趣,在父亲节来临之时,我们开展了“我为爸爸挤牙膏”“我为爸爸倒杯茶”等活动;在母亲节来临之时,开展了“我给妈妈洗洗脚”“我给妈妈梳梳头”等活动;在重阳节来临之时,我们开展了“我帮爷爷奶奶捶捶背”“我帮爷爷奶奶扣纽扣”,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孩子真正体验了生活,也真正体会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回报他人的乐趣。

2.捕捉教育时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在大班孩子毕业之时,开展了“让幼儿园更干净”的主题劳动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拿起抹布、水桶,对幼儿园的栏杆、滑梯、扶梯等进行了清洁,体验了劳动的喜悦,增强了对母校的留恋和感恩之情。还组织了旧书捐赠活动,有的孩子拿出了自己喜欢的画册,有的拿出了自己阅读过的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短短的一周时间,共收到图书四百余本。在毕业典礼上,我们将这一份满载着对弟弟妹妹深情厚意的图书递给了园长,交给了幼儿园。我们送的是图书,传递的是爱心、感恩心,这样的活动使感恩教育在实践的层面上“活”了起来。

三、加强家园合作,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双管齐下,教育收到双重效果。

1.家园配合,达成共识,沟通互补。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温馨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所以家园共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向幼儿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相关知识,如利用家园联系栏、网站、感恩墙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告知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向家长发放关于感恩教育的传单,面对面的交流感恩教育,同时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感趋向,并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家园配合,达成共识,沟通互补。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1进行感恩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1]。思想政治课,不能流于书本空洞的教条式的知识,传授方法更应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以感恩教育为导绳来进行德育教育,真正做到生动有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触碰学生心灵,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修养,什么是感恩,感恩什么和怎样感恩。

1.2对初入学校的学生尽早开展感恩教育的引导和干预非常重要

1.2.1心理老师尽早介入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探讨张永红(重庆市护士学校)学生入学或入学后不久,心理老师应尽早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得到学生心理状况的结果。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尽早与班主任、家长共同干预,找寻突破口对孩子进行引导,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

1.2.2班级管理或学校德育部尽早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首先开展感恩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回顾、收集成长中让自己感动的亲情、友情、恩情,甚至来自陌生人、大自然对自己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反应与态度。其次,让学生给自己的家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朋友或老师写一封信,告知自己在校的情况,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养和教诲,感谢朋友的相知相伴,倾诉心中的喜忧,借此触动学生的心灵,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感恩意识,更好地树立信心,确立目标,有意义地度过学校生活。这一项活动也可以由语文老师指导和督促完成,不但有利于感恩精神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最后,德育部在全校开展感恩活动。利用集会、专题黑板报、专题橱窗,看影视节目,组织感恩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请相关专家作感恩的专题报道演讲、专题教育,组织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扶贫救灾或结对帮扶活动,参加社区服务或义务劳动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宣扬感恩精神,让学生长期耳濡目染,形成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

1.2.3情感共鸣,潜移默化1)利用感恩资源。挖掘古今中外名人感恩实例,搜寻益智德育成语典故、歌曲或影视,结合现实社会中的真人真事,采用多媒体、视频、演讲等,生动展示感恩,震撼和升华心灵,起到情感共鸣,知恩而报恩。2)教师的引领模范示范作用[3]。东汉的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学生,教育者应该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建立良好感恩教育环境,创设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认同共鸣,潜移默化受到情感的启迪。3)家长的模范作用。家庭环境是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首要场所,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作为家长,应该以模范、示范言行来树立感恩形象,营造感恩的氛围,让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树立感恩意识。

2在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内容,从细节中抓感恩教育的引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孩子的灵魂是教师的首要责任。中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中职学校的任何任课教师,都有责任以“教育先育人”“以德为先“等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都应当积极作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等感恩教育。1)充分认识在任课过程中渗透感恩等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德育故事或案例,逐渐改变学生认识的局限性或片面性。比如改变学生这样的认识:认为家长的关心是啰嗦,老师的教育是跟自己过不去;国家减免学费是应该的,不减白不减或减免得还不够;现在自己是学生,用家长的钱是应该的,甚至认为家长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是家长无能;老师、朋友的出发点应该是因为利己……等等。2)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感恩方面的不足,及时正确引导学生的同时应与班主任沟通反馈,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寻找学生的突破口,必要时请心理老师介入引导,完善学生的人格素养。

3将感恩教育融入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和升华感恩

3.1充分利用假期利用放假期间,让学生与父母一同上班或独立打理家务,甚至可以互换角色,或者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打打短工,通过旁观或实践,去体会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收入的来之不易。必要时,让学生去偏僻艰苦的地方,去那里体验同龄人的生活与学习,让学生受到震撼并能从中思考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珍贵和不易。由此懂得理解、尊重和同情他人,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才会由衷地感激父母和社会,才知道服务社会和回报社会。

3.2在社会实践中升华感恩教育[4]学校与社区等组织结对互助,比如开展有意义的帮扶活动、勤工助学活动、青少年志愿者活动、下乡体验生活、兼职创业等社会活动,升华感恩意识为理性行为,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施恩的习惯。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首位,以定期讲座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公共安全教育的平台。一般来讲,安全教育可以分为安全法规教育、安全知识教育与安全技能教育等等。通过安全教育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危险境地?在身处危险时该如何保护自己?等等。即可以让学生知道避免伤害,保护自身的安全。如什么是地震,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措施,灾后的防疫知识;发生火灾的条件,火灾的分类,灭火的方法,火场的自救与逃生等等。如2013年6月7日8时,厦门快速公交车发生燃烧事件,47人死亡、34人受伤。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589人死亡,2401人受伤,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教育让学生具有避险意识和防灾救灾的知识,而使学生懂得如何保护生命和珍惜生命。

(二)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必须成为生命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让学生正确地了解人的生与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死亡观,勇敢地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死亡是生命中自然的过程,它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传统文化忌讳死亡,认为死亡是不吉利的事情,一般不轻易涉及这个话题。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校常常会让学生思考:如果你的生命只有3天,你会有什么计划,最想做什么?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你打算写什么?你会怎么写?其实这就是一种死亡教育,使人们在面对死亡时,或者死亡来临时,能显得平静坦然。人们从生活中接受一些死亡实例,一般都是自然的死亡,很少有其他的死亡教育,比如因地震、火灾、飓风、海啸等不可预测事件导致的死亡,这无疑是个缺憾。通过加强死亡教育,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从而珍视生命,享受生活,减少自残、自杀或相互残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

(三)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是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教育中必须加强挫折教育的内容。于是,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学生的一种抗挫折能力。因此,挫折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经受挫折的洗礼后,学到了一些知识,最重要的使他们更加走向成熟。

(四)感恩教育唤起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知母恩”并不是生命教育的全部,人的生命价值的体现也非只是“知母恩”,生命的价值应在贡献社会中体现。唤起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最终目的也同样不是仅仅停留在“知母恩”的层次上,而是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更高境界的认识。对父母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喜欢这个社会的。感恩教育要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使他们懂得付出,懂得回报。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所以,感恩是对生命生活的思源,是享受权利后的一种义务和责任。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们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白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我们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坚持举行一年一度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系列教育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给予生命,感谢老师的培育,感谢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活动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面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其人格塑造、心灵培育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的途径

第一是专题课程,即在学校开设专门的生命和感恩教育课或开展生命感恩励志专题讲座,有专门的师资力量和教材等,即利用心理教育和德育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针对感恩教育讲座或对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对生命和感恩的探讨展开讨论,或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开辩论,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问,对感恩认知、情感、行为的探讨,写出对感恩教育的心得体会,或者写给父母一封感恩信等方式,使大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父母、老师、朋友。也可以通过死亡话题讨论、开展死亡游戏以及临终关怀和感恩社会行为渗透等形式,让学生领悟到珍惜生命、感恩生活。也可以通过这个节日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援我们的人。最重要是转化为个体感恩行为。

第二是辅助课程,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尊重和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如语文课渗透人性化教育和生命和感恩意识;体育课教育学生认识生命运动的技能、方法;身体力行去帮助和感谢身边的人。美术课教育学生欣赏生命之美,爱的伟大。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在德育中挖掘和渗透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成为辅助课程中,也是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最为便捷、最显效果的途径之一。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营造一个温馨的值得学生感恩的教育环境。在一些学校当中存在着一种师生关系不平等的现象,学生的心理得不到有效的积极的调解,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的情感交流,难以养成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氛围。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一种积极的对华关系,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有利于感恩教育的开展。

(二)通过适当的课堂教育,进行“知恩”的道德教育。要学生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予他们生命,还是朋友给予友情或者教师教他们知识技能,这一切都是恩情。通过课堂教育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知恩”的道德共识,在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基础性的道德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真正切实感受到感恩教育的氛围。

(三)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感恩是生活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道德素质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在鼓励学生规划未来理想的同时,还要时常反思现在,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与否定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

(四)让学生从生活周围的小事中体会生活,懂得知恩图报,学会回报社会。感恩教育的开展要让学生知道知恩图报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而是更侧重与精神层面的回报。从点滴小事开始,通过语言和行动表达谢意,而并非一定要大恩大德的举动才算知恩图报。现实生活中对父母的孝心,对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等,都可以成为有效的养成途径。学校环境的人情味浓厚了,和谐校园的氛围必将进一步影响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以各种节日为契机,让学生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来,促进感恩教育实施的生活化。如:通过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得知在求学过程中要学会关心与体贴父母,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要懂得换位思考;通过教师节让学生懂得学校与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真情付出;通过儿童节、重阳节等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志愿者的形式回报社会等等,以小爱导向大爱。

(二)开展“感谢”教育,让学生学会“感谢”。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理念——“感谢”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好的习惯,是为人处世中一剂良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并非一定要等到事业成功之时可以给与的物质回报,平时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都可以是孝心的体现。感谢身边每一个充实自己生活的人和事,顺境中感受快乐,逆境中感受挫折给与每个人成长的机会。这些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让大家参与讨论,切实感受。

(三)在专业实践类教学和职业道德培养当中加入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真正体会“爱岗敬业”四个字的含义。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及其重要的,尤其是在他们进入到社会之后,更是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但是在这之前学校往往通过理论教学来进行教育,这样就使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因此,可以通过感恩教育的开展来引导他们,使他们明白感恩是一种责任,即使未来的工作岗位并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或者喜爱的,但也必须怀着感恩之心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而这也是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种最直接的回报。

(四)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感恩的社会意义。社会实践对于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能够将学校教育潜移默化的带入到实践当中来。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当中,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领会感恩的实质内涵,从而发现自身价值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是否存在差距,找出差距并为之做出改变和进步。城乡社区市民学校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最有利场所,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市民学校来进行。例如进行一系列的社区服务(关爱老人、留守儿童、社会调研、公益宣讲、环保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社会所需要,从而升华到对国家、对社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小结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优良的社会环境是有效开展感恩教育的有力保障。政府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倡导并积极构建感恩教育的综合体系,努力营造感恩的优良氛围。通过网络、报刊、新媒体等各种媒介积极宣传感恩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形成崇尚感恩的社会道德风尚,树立“感恩光荣,忘恩可耻”的社会风气与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观念。加大感恩的激励力度,完善感恩激励机制,对社会上涌现出来的知恩感恩的优秀人物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榜样示范引领激发人们的感恩良知与实践感恩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忘恩负义、孝心缺失等可耻的社会事件予以曝光、批评、指责,必要的追究其法律责任,进一步惩恶扬善,营造崇尚感恩的和谐社会氛围。

2.高职院校要拓宽感恩教育有效载体,全方位构建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明晰感恩教育的目标,积极拓宽感恩教育的有效载体,精心设计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感恩教育长效机制。可以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系列活动,通过班会、团课、主题演讲、辩论、征文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展感恩教育。要加大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高职学生喜闻乐见、悦于接受的途径鼓励号召高职学生知恩、感恩。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感恩教育科学合理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尤其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中积极融入感恩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感恩认知,认识到自己所得的一切离不开社会、父母和所有给予自己帮助指引的人,认识到学会感恩是个人人生价值的体现。要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感恩教育,进一步激发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感恩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深化广大教师对于感恩教育的正确认识,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广大教师要切实成为感恩的模范和代表,积极践行感恩行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3.强化家庭感恩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

积极加强家庭中的感恩教育是开展高职学生感恩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语、行为、情绪情感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父母没有感恩意识,就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首先,家长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长辈应该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实际行为践行感恩,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引导子女。其次,家长要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更新教育的观念。不要一味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要把孩子的人格成长、做人处事放在首位,要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父母的劳累,教育他们珍惜美好生活,心存感恩之心。再次,家长还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用真爱真情去感化和教育子女,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家庭氛围。

4.加强高职学生的自我感恩意识培养,不断激发其积极的感恩情感。

高职生自己要不断完善与优化自身的人格,努力激发和培养自我积极的感恩情感。感恩是识恩与施恩的有机统一,高职生要理性全面地审视社会现实,积极评价自身的处境与现实状况,用积极的心态解读自身的现状,树立知恩、感恩、报恩的理性思维,不断加强自我内省,提高内心的修养。高职生要积极参与各种感恩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深化自我的感恩认知,主动充当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先锋队,真正使感恩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只懂得识恩和报恩是不够的,高职生还应积极施恩,施恩是主动的付出,相对于报恩是一种更高境界的道德行为,也是自我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5.建设积极有效的感恩教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受教育者:认识偏差与不良社会心理

受教育者在感恩教育过程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作为对象而言,受教育者是客体。就教育者及其传授的内容、乃至教育环境,都是受教育者的认识对象,受教育者又是认识的主体。因此,主体地位的缺失程度,主体认识的偏差,都制约着感恩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失衡与认识偏差西方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个体的自我感悟与体验,“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它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感恩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感恩道德教育,不仅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然而,受教育者对此缺乏科学认识,他们更多地从自身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出发,受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影响,做出不恰当的判断和选择,认为感恩教育对自身价值不大或根本无用。上述认识的偏差与失误,直接导致受教育者接受感恩教育的愿望和要求缺失,接受感恩教育的动力缺失,从而导致感恩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大学生缺乏接受感恩教育的良好心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不感恩和不报恩现象,从本质上分析,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都源于共同的心理基础———缺乏良好的社会心理,使得他们对感恩教育的行为加以排斥和拒绝。影响高校感恩教育效果的不良社会心理主要有:

1.大学生的知觉曲解。知觉曲解是指由于多数人的疏忽,使本已严重的问题看起来轻得多,这是一种知觉上的误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那些违背感恩道德的行为也大都与知觉曲解有关。例如:在破坏自然环境(乱丢垃圾)方面,如果只有一个人乱丢垃圾,事情的严重性非常容易判断。但是,若有很多人都这样做,反而会使大学生们感到“大家都在这样做,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由于知觉曲解的影响,使本已严重的大学生不感恩问题在人们的头脑中被淡化。由此可见,知觉曲解往往使非感恩道德行为的严重性被掩盖,因而造成非感恩道德行为大肆泛滥。

2.社会比较心理。社会比较心理是指这样一种心理:人们在客观的社会标准不明确甚至缺乏的情境下,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确定自己如何行动的心理。现实生活中,那些非感恩道德行为常常给人们以“见效快”的感觉。我们仍然以破坏自然环境(或乱丢垃圾)为例:当有的大学生不感恩自然而“以最便捷的方式”穿越草坪、踩踏花草走捷径,或者“以最快捷的方式”随手乱扔垃圾而获得便利时,就会引起其他大学生的仿效。同样道理延伸到其它领域,当有的人通过牺牲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而暂时使自己获利时,就会引起其他人仿效。这样的一种社会比较心理促使大学生群体的非感恩道德行为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3.分散责任心理。分散责任心理是指这样一种心理:当某种行为发生时,如果是个人对行为后果负全部责任,个人内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和愧疚感而停止行为;反之,就会大大降低行为者的责任感。感恩的行为理应得到人们的认可,不感恩行为理应受到舆论或法律的惩罚。然而由于责任分散因素的存在,放松了对非感恩道德行为的控制。高校校园中许多非感恩道德行为却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而感恩行为却没有得到社会的肯定,反而受到别人的非议(如抢救伤者而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加以谴责)。学生用学校感恩教育中的价值规范无法对外部社会的诸如“得不必恩”、“恩不能得”等道德现象做出解释和“价值澄清”,也就无法外显为一定的感恩道德行为,社会大众就更是如此,导致大学生们比较普遍地认为,不是自己所管得了的事,或者说与自身利益不密切的事,就不需要自己承担责任。

二、教育环境:教育中介与实践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作为人的哺育者,以其独特的自身形象感染人、熏陶人。感恩教育环境既包括教育的中介手段,如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也包括感恩教育的实践环境。教育环境的协调与配合程度,深刻地影响着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来自教育环境的制约感恩教育效果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机制具有不健全性高校感恩教育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对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起着根本的保障作用。然而,当今高校感恩教育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甚至可以说是缺乏,导致感恩教育工作随意性较大,没有彰显出高校感恩教育工作应有的感召功能。客观地说,当前高校的感恩教育,较多地停留在感恩道德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对感恩教育的组织建设、效能评估和感恩行为奖惩等,均缺乏统一规范的长效机制和具体标准。以关于感恩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为例,考核标准趋于表面化,更多的是以组织感恩教育专题讲座次数、学生的反馈情况、学生感恩认知程度等等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如此考核标准,严重背离了感恩教育本质,极易导致大学生感恩道德认知与感恩道德践行上的差异性,导致知行严重不一。

(二)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外在性就教育者而言,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需求意向,从而确定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对提高教育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在感恩教育的内容的选择上要着力做到“三求”:一是求“真”,要有可信性,应是真理性的科学认识;二是求“精”,在保证感恩教育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讲求实用性;三是求“新”,感恩教育内容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准确反映当前现实社会生活与感恩实践中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内容趋于“纯净化”(空大全的特点),回避社会现实,回避学生实际生活,缺乏贴近学生、问题具体、材料鲜活的感恩教育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用这种“纯净化”的感恩内容教育学生,很难收到教育的预期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相关的消极后果:造就感恩道德虚无主义和感恩认知与感恩践行不一的伪君子。

(三)高校感恩教育方法具有单一性“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大学生感恩教育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感恩情感交流、体验与实践,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创设感恩生活实践情境,提供感恩学习资源,加强大学生感恩行为的实践锻炼。只有这样,感恩教育的成效才可能是恒久而深刻的。然而,多年以来,我国高校感恩教育方法是说教式、政治运动式的,“感恩教育就是说服”、“感恩教育就是灌输”,把高校感恩教育看成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感恩思想与感恩行为的“灌输”与“管制”。运用“灌输”与“管制”这样的方法进行感恩教育,只能增强大学生的感恩认知,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感恩道德知识的“专家”,未能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感恩道德知识又具有高尚的感恩道德品质的社会公民。

(四)实践环境的负面因素消解了教育效果作为社会大环境有机组成部分的高校,在感恩教育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变革的冲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感恩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高校感恩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是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导向的负面影响。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机制与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会反映到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并渗透到大学校园之中,给大学生感恩教育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求利性会诱发拜金主义;市场经济所构成的世俗化、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容易导致享乐主义的滋长。上述种种负面影响给大学生自觉地进行感恩道德鉴别和选择加大了难度,给高校的感恩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使大学生对正面的感恩教育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了感恩教育的影响力。如社会价值取向利益化倾向的影响,使得大学校园弥漫着急功近利浮躁之风,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些大学生却错误地将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对无私奉献、“施恩不图报”、“知恩图报”等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冲击,致使部分大学生做事讲价钱,把自己的行为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来衡量。其次是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随着全球信息渠道的日益畅通,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把包括理论观点、价值观念、文化类型、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大量信息呈现在高校学生面前。网络虚假信息的大量存在,严重恶化了网络环境,使原生态的网络被金钱所操纵,成为扭曲真相的地方,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受害者没能辨别信息的真假,人们的善心往往被不怀好意的网络谣言制造者所利用。对高校大学生而言,网络虚假信息的大量存在,不自觉地强化了对正面感恩教育的疑惑心理与排斥因素。同时,这些复杂多元的社会信息潮,侵占着大学生们宝贵的时光和精力,无形之中压缩了大学生们接受感恩教育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大学生们的感情冷漠和亲情走失,助长了大学生们的个人主义思想和自私自利行为。

作者:张志新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组织部

第二篇

对于住宿的学生,笔者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出他们念一年高中的花费。比如,2013年东山中学的学生涉及的花费有学费、生活费、通讯费、住宿费、社会实践费、校服费等好几个方面。其中家庭收入好的学生一年总花费是近20000元,家庭收入差的学生一年总花费是近12000元。按照学生的在校时间计算,家庭收入好的学生一小时需花费家长10元钱,家庭收入差的学生一小时需花费家长6元钱。如果学生在学校白玩掉一个小时,就相当于白扔父母10元或6元。如果父母是工人,那他们2个小时的加班就是白干了。

如果父母是农民,那他们家就白扔了4斤稻谷。现在还仅仅是读高中,以后要读大学、买房子、结婚、生孩子等等处处都要父母掏钱。可怜的中国父母他们心中只有孩子,为了孩子他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学生听了笔者的数据分析后,个个都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暗下决心:自己生活要节约,要注重细节,喝水要喝白开水,不喝饮料。买手机、电脑注意实用性,不追求高档,不买一次性的学习用品。穿衣不追求名牌,同学之间不互相攀比。在食堂买饭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不浪费一粒粮食。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消费需求,绝不提让父母无法承受的无理要求。作为学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绝不能让父母的钱白花,要拿出骄人的成绩来回馈父母的爱。

社会上所发生的故事也可以拿来去教育学生,鲜活的事例和人物可以触动学生心灵的最深处。如,山东诸城一中有个高中女生叫李××,她3岁时母亲生病离开了人世。7岁时父亲出车祸瘫痪,生活无法自理。李××独自一人照顾父亲的一切。艰难中她没有放弃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诸城一中。在求学的同时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照顾瘫痪的父亲。每天她的时间都是安排得紧紧的,根本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她还对记者说以后无论在哪里求学、工作,都会背着父亲一起去。李××的故事感动了诸城,也感动了全中国,人们纷纷伸出援手去帮助这对可怜的父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都深受感动,想想自己的父母双全,家庭和睦,吃得好,喝得好,用得好,还有什么理由不上进呢?现在一切开销全要父母来承担,父母老了以后自己要反哺。

总之,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人民教师,我们要紧跟社会前进的脚步,紧握时代的脉搏,善于分析学生的现状,不能简单空洞地说教,要有理有据地教育孩子。祖国的未来需要有知识的孩子,更需要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处处充满爱,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

作者:钱群慧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第三篇

一、感恩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内容

大学生健康成长一直是国家、社会和每一个家庭的关注点,党和人民对大学生一直充满希望和期待,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恩教育是现今教育事业的一个焦点。感恩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是明显的、突出的。一方面,感恩其实也是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国家、尊重自然的一种表现。懂得感恩并能付诸于行动就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升华,也是懂得付出的一种责任精神,只有先懂得付出,才可能收获回报。另一方面,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观察身边事物,善于总结自身,反省自己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能够对身边的人充满尊重和感恩,懂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逐渐变得胸襟广阔、懂得理解和包容、并且可以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发现他人的优点、改善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大的导向性。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完善学生的生命,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向

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看望残疾儿童时讲到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的话告诉我们,感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善良人性的必备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归根结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小梦想逐渐实现,才能凝聚成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前提是能拥有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感恩之心、结草衔环之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德行,是营造和谐社会的必需素质,是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感恩教育是近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发挥感恩教育在高校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能够产生积极推动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落实和推进感恩教育政策、思路、方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服务。在这样一个随处充满竞争的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提出新的目标。显然,大学生感恩教育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向,我们必须将大学生感恩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为高校教育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感恩意识、奉献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三、感恩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1、突出“以小见大”,积累干部职工队伍的向心力。群众利益无小事。要从点滴小事入手,从细微之处着眼,真正做到感情贴近职工所想,措施符合职工所需,做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和“娘家人”。通过开展“青春光明、梦想远航”青工成长计划和外闯市场职工中秋网络联谊会等活动,为不同职工群体提供了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服务,送去组织的关怀和大家庭的温暖,提升干部职工与企业风雨同舟的向心力。

2、突出“由点及面”,积累企业和谐建设的感召力。要抓“点”带“面”,以“面”促“点”。要将感恩教育活动融入到工会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明确目标,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要创新活动载体,选好工作抓手,从基层的热点和关键点入手,推动感恩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要深入挖掘典型人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现职工多彩的精神风貌,极大激发了广大职工争做感恩企业排头兵、勇当构建和谐主力军的热情和活力。

3、突出“以上率下”,积累企业科学发展的带动力。要强化“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理念,更要大力倡导“动车”文化,使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发挥出更大的带动示范效应。各级领导干部要履行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责任,切实把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现实的诉求、最紧迫的需要答复好、处理好、解决好。要完善职工困难帮扶中心、扶贫济困基金、互助互济金、大病救助基金等渠道,使关爱职工、感恩企业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和共同呼声。

二、发扬三种传统,营造感恩的正效应

1、发扬密切联系职工的优良传统,营造干群“一条心”。要建立健全深入基层和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基层联系点制度、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要坚持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倾听呼声意见,了解利益诉求,及时解决职工反映的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通过开展职工大讲堂、技术技能比赛、岗位练兵、导师带徒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职工的成长搭建舞台,实现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的协调一致和同频共振。

2、发扬牢牢依靠职工的优良传统,营造全员“一股劲”。要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职代会提案工作,健全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畅通职工表达诉求渠道,确保职工享有表达权、知情权和参与权。要积极组织各种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上下同欲,众志成城,不断激发广大职工为企业建功立业、多做贡献,营造奋发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具体的说,光合作用除了制造数量巨大的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且贮有在光全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以及维持大气中CO2和O2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渗透: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空气,植物在不停地为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制造空气;没有食物我们就会饿死,植物在不辞辛苦地为我们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我们需要绿茵,植物为我们遮挡阳光;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结合形成O3,有效滤去紫外线,防止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养活我们的植物吗?例3教材内容: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是许多代谢反应的反应物,如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各种水解反应;自由水在生物体运输代谢产物,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课堂渗透:(1)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对我们有帮助的人;(2)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生命的组成物质,我国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喝不到干净的水———感恩自然界的水源,珍惜每滴水,爱惜每一滴水,形成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实施案例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之前,先给每位学生发一个网兜.要求每一位学生将大于七八公斤的书(约20本课本)装进网兜,然后将网兜系于腰间.(学生非常好奇,并感觉很好玩)老师按照教材安排,先述高等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分化各组织和器官,直到发育成一个幼体.在引导学生学习胎儿发育过程时,首先让学生看胎儿各发育阶段图和胎儿、脐带、胎盘的关系图,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胎儿的营养从哪里来的?胎儿产生的废物靠谁排出?怀孕对母亲造成哪些影响?”问题的思考和交流让学生感悟到妈妈怀孕的艰辛和无私的付出,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随后,安排学生观看正式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青春期教育VCD音像资料“母亲在分娩时的真实录像”,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分娩录像让学生体验到了母亲生育的艰难和不易,学生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感恩父母、报答父母之情.随后让学生将自己带着七八公斤的书坐40分钟的感觉讲一讲.同学们七嘴八舌,这时他们也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并亲身体会到母亲怀孕的艰辛,自然地产生了对父母的敬重和感激之情.实践说明,感恩需要感悟,感恩更需要行动.学生在感悟和行动中学会了感恩.

三、在生物科技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结合各类生物科技活动,开展感恩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每年都有许多以生物学为主的科普宣传和科技活动.如:“爱鸟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卫生日”、“艾滋病日”等,各种环境保护、自然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周年活动日等.课题组、团委和学生处结合,组织学生利用每班的黑板报、橱窗配合学校的活动进行宣传,要求在宣传中加入感恩大自然、感恩亲人、感恩生命等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进行了体验,受到了教育.

四、将生物学科感恩教育向班会和有关活动延伸